济南高新区:逐浪“高精尖” - 招商引资 - 齐鲁商情 - 东莞山东商会-- 东莞市山东商会 jrs篮球直播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nba直播网jrs
山东商会东莞分会
当前位置: 东莞山东商会 >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

济南高新区:逐浪“高精尖”
作者:admin 时间:2013/09/09 点击:1091

  产业是城市的命脉,产业的层级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识,也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面对国际市场萎缩、国内需求不足,各城市纷纷寻求转型发展之道的格局,如何进一步打造更富有竞争力的城市产业体系,向高端化、精深化、尖端化升级“突围”,就成为事关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一环。济南高新区以“改变济南、领跑山东”作为自身发展的使命,整合科技力量,用好省会资源,努力破除发展壁垒,促进大项目落地生根,在这场突围大潮中,逐浪“高精尖”!

  迈向高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未来2到3年,我们计划建成全球最大的精油生产基地,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对南极磷虾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以拉伸产业链条。”在济南高新区,山东科芮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延青这样说。2008年进驻济南高新区,作为世界上第三家、国内首家研究开发南极磷虾资源并顺利投产的企业,仅用 5年时间,科芮尔生物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海洋生物制品企业,其成果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基因工程、医药、食品、功能性营养食品、国防军工、环保等多个领域。其科研成果《高磷脂含量南极磷虾精油研究与开发》项目经专家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申报的“南极磷虾综合利用与开发产业化”项目,被省政府正式列入第二批50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公司的“南极磷虾油软胶囊”开发项目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这家企业仅仅是济南高新区众多制药企业的一个缩影。利用3—5年时间,济南高新区力争逐渐培育起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而正是科技创新为济南医药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之所以将生物医药作为自身发展的支柱产业,就是因为高新区一直将“突出特色,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布局产业的一个指导方针。当前,高新区集中力量突破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有一定基础的软件信息业,将来只要一说高新区的特色,人们就会联想到云计算和软件;另一个是生物医药产业,在科技攻关上、项目落地上将重点扶持。对于这两个产业高新区将加快集群化,纵向拉伸,横向拓展,拉长产业链。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新文提出,高新区要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科技型企业,“前期引进的航天软件和国威卫星通信,他们的义齿项目、云计算应用和北斗卫星数据系统,都非常尖端,民用化前景很好,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项目。”他说,高新区在产业链招商上将改变过去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过堂”式的审批模式,从招商到研发成果到产业化甚至产业化以后的生产管理全部由产业集群的人负责,围绕特色产业进行订单式招商。

  如今走在高新区内,高档写字楼与气派的企业厂房鳞次栉比。在这里,微软、百事可乐、法国标致、瑞典沃尔沃、费斯托、中国重汽、北车风电、吉利汽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投资兴业;福瑞达、诺维亚、华芯集成电路产业园等项目陆续落地扎根。在这里,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神威蓝光”投入运营并于2012年通过科技部验收。“国家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重汽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齐鲁电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量子通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引领自主创新、演绎科技传奇……

  得益于定位的明确,高新区在2012年严峻经济形势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争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全年实现GDP435亿元,增长11.5%;完成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25.5亿元,增长27.6%,两年统算接近实现翻番。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的综合排名由第18位上升至第13 位,前移了5个位次。

  五根金手指,“攥拳”发力

  沿着济南市经十路一路向东,是一片底气十足、领跑济南、不断见证奇迹的热土。紧紧围绕“打造济南‘首位经济’、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的奋斗目标,济南高新区依靠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汉峪金谷为首的五大片区开发全面推进,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以金融业为优先发展导向的多产业的聚集与支撑,以汉峪金谷为标杆的一批龙头重点项目的强力推动,为高新区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持续提供着强劲动力。

  翻开地图不难发现,在济南的北面是京津经济带,南边则是长三角经济带,济南恰好处于两大经济带的中间,负责汉峪金谷项目建设的济高控股负责人表示,济南作为一个省会城市,需要打造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金融中心。汉峪金谷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济南作为黄河中下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核心聚集区,在金融中心的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汉峪金谷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00亩,规划地上建筑面积为260万平方米,地下建设面积140万平方米。共分为东西两个片区,总投资约230亿元。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将重点打造‘金融+文化’的特色,走出一条不同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金融发展格局的模式。”济高控股负责人表示,“汉峪金谷城市设计方案于2012年7月末确定,深化方案在10月底通过评审,由曾设计过中国国家博物馆改建工程的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德国GMP公司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汉峪金谷的设计规划可以说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样本。”

  打造金融发展的“齐鲁模式”,突出文化与金融相结合的理念显然只是一个方面。在汉峪金谷的建设中,更多的会体现一种功能复合的特色。“汉峪金谷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建设单纯的办公楼、单一商业或封闭性住宅社区,而是将多种城市功能复合在一起,比如金融、商务和商业功能的复合,避免单一功能的写字楼群对城市造成的伤害。”济高控股负责人告诉笔者,“汉峪金谷的规划提升更多的是从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城市功能的多重复合、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多方面统筹考虑,从而更加有利于建成后的城市管理运营和繁荣。”

  除了汉峪金谷片区,高新区还同时推进济南综合保税区建设、齐鲁外包城建设、孙村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建设、“济南药谷”建设。这五大片区犹如五根“金手指”,为济南未来的经济发展“攥拳”发力。

  对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高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采取领导包挂责任制,对全区重点项目实施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解决项目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涉及工商、国税、地税和质监部门共 19项收费项目一次性取消,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在全省均属首次对圈而未建、进展缓慢和效益不好的项目,主动上门对接,出思路、找路子、定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去年完成工业投入168.2亿元,技改投入84亿元。

  2012年确定的“五大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孙村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加快推进,青年汽车追加投资48亿元,完善四大生产工艺,新上世爵轿车、动力电池和新能源公交车项目,中车、中电装备、吉利等占地较多的项目也有了明显进展。临沃重机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齐鲁电机35兆瓦空冷汽轮发电机顺利下线。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并全面拉开建设框架,围网、道路及海关综合配套设施着手建设。汉峪金谷建设,克服种种困难,在两个月内完成了土方清运200万立方,一期A2、A3地块69万平方米项目已经动工,目前意向入驻单位30多家。齐鲁外包城22万平方米的奥盛大厦完成主体竣工,已确定入驻企业70余家。“济南药谷”21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已经封顶,济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完成了初期规划设计。

  一位长期关注济南高新区发展的专家认为,一个城市的转型升级,主要内涵就是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提高土地产出,降低能耗,高新区的发展恰恰符合转型升级的要求。它让我们意识到,制度的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高新区如果没有制度的创新,技术创新就不会那么快。

  招贤引智,培养尖端人才

  濮必得(Peter)是山东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这位奥地利人曾供职于西门子的一家下属公司。“Peter在欧美有广泛的行业人脉,他对欧洲相关行业的公司了如指掌。”副总裁石振东评价道,“现在公司使用的整条生产线就是Peter牵线花1亿元买来的,是原来价格的1/4。”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容量动态随机存储芯片已经成功量产,山东省第一条高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也于2011年12月中旬正式投产。濮必得是济南市 “5150引才计划”引进的人才,他还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成为高新区“外专千人计划”第一人,也是济南市唯一首批入选“外专千人计划”的专家。

  济南高新区以建设“齐鲁人才特区”为契机,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省市区联建共建机制,在引才、用才政策机制及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助推人才发展,实现从“人才数量”到“人才贡献”的转变。高新区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强区之本、突破之根、转型之基,围绕产业发展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高新区先后与国际华人科技企业协会、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国博士沙龙、凤凰归巢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随团赴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开展招才引智,成功举办18场高层次人才项目推介恳谈会和座谈会,与122位海外高层次人才签订创新创业协议书,与300余人签订了创业发展意向书,意向投资额2亿余元。

  在引才数量持续提升、引才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高新区着重提升引进人才效益,真正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很多高层次人才企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快速增长。“5150人才”彭立增创办的济南爱思化工,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由一个仅有200万元注册资金的小公司,发展成为计划上市的规模以上企业。去年全年共有67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家企业实现规模增长、增加注册资本1.38亿元,注册资本过千万元企业5家,销售收入过千万元企业3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利税近2000万元,同比增长121%。

  高新区不断加大对人才的政策及资金投入,重点向人才发展方面倾斜。去年,高新区将“齐鲁人才特区”建设工作纳入“三重点”项目,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担任第一责任人,实行月调度、季总结。修订完善了《关于加快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投资和规模发展、鼓励科技服务机构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四个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扶持力度。并结合高新区实际出台了配套资金、融资贴息、人事代理、租用办公场所和居住五大扶持政策,设立3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先后为38名高层次人才配套扶持资金2200余万元,为12家“5150”企业提供了免费人事代理服务,补贴办公场所租金16万元。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来高新区创业。为了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高新区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61套“5150专家公寓”,配备全套的家居用品,实现了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与省立医院东院达成协议,采取共建模式,建设“海外人才VIP诊疗中心”,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此外,还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办公室,承担“齐鲁人才特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选派“创业助理”,建立“1对1”帮扶,开展定期巡访,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版权所有© 东莞山东商会 | Copyright © 2013-2014 www.dgsd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